1978年某天,香港招商局的常务副董事长袁庚向时任招商局办公室副主任的梁鸿坤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带着自己去看一部香港的风月片。尽管两人都在香港工作,但这类影片的内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充满了争议。虽然香港的风月片屡见不鲜,早已成为日常娱乐的一部分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但对招商局的员工而言,这依然是一种禁忌,似乎触及了某种道德底线。
然而,梁鸿坤必须完成这个任务。于是,他偷偷地选择了一个相对隐秘的地点,精心安排好路线,带着袁庚走上了这条充满“禁忌”色彩的旅程。担心有人认出来,梁鸿坤甚至绕了很多弯路,低调地带着袁庚进入了湾仔的利舞台电影院。正如他自己所说,当时他们的举动仿佛是在做一件见不得光的事情,生怕被任何熟人看到。
梁鸿坤后来回忆,这部片子质量平平,甚至可以说是“拳头加枕头”的烂片,看过之后对他们并没有产生什么深远影响。袁庚在看了一半之后便不再感兴趣,便和梁鸿坤一同走出了影院,顺口说道:“有什么了不起的,结婚也不过如此。”在他看来,这些影片其实不过是对生活的一种简单反映,并没有太多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
展开剩余74%好奇心强的梁鸿坤忍不住问袁庚,为什么会突然提出来观看这样的电影。袁庚坦白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在那个时候,风月片依然是一个禁忌话题。虽然大家口口声声批评这种电影不好,甚至认为它对社会有害,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接触过这些片子,哪里知道它们的具体问题所在?他认为,只有敢于接触和了解,才能有资格批评。而袁庚的这一举动,恰恰反映出他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体现了他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突破精神。
这种突破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贯穿了袁庚整个职业生涯。他接手招商局时已经61岁,身心疲惫的他原本打算告别职场,享受晚年生活。用他的话说,那时他已经到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时候,理应回家休养。然而,当时的交通部长叶飞找到他,询问他是否愿意接手招商局的工作,带领该局迎接新的挑战。袁庚当时感到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顿时涌上心头。他觉得,既然从未涉足过这个领域,为什么不试一试?他不相信自己无法做好,于是果断接下了这个重任。
正是袁庚的这种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使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为了一名引领者。当时,蛇口工业区刚刚成立,工程进度十分紧张。工人们的工资是定额制,任务量也被明确规定,每天8小时内必须运送20到30车泥土。然而,这样的生产进度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建设需求。于是,袁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推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工人们每天的工作量被提升到55车,完成任务后每车奖励2分钱,超出部分则每车奖励4分钱。
这一举措立刻激发了工人的工作热情,大家的工作量大幅提高,有的甚至每天能完成80到90车,个别工人创造了单日131车的纪录。这股热火朝天的工作劲头,直接推动了蛇口工业区的建设进度。然而,这一创新政策很快引起了上级机关的不满,认为这违背了中央的大政方针,迅速下令叫停。袁庚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通过向新华社记者写内参,将该政策对激发工人积极性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好处一一列举,送到中央领导的案头。不到一天,政策便恢复了原状。
不久后,袁庚又开始推动更加深入的改革——破除“平均主义”的工资制度,率先在蛇口工业区实行了基本工资、岗位职务工资和浮动工资相结合的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并迅速在全国推广。这种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中国的企业工资制度更加合理和灵活。
袁庚的这种突破精神,不仅让他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还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正是因为他敢于面对挑战、敢于突破常规,才推动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改革进程,并在中国的改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名字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注定要被铭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篇章中。
发布于:天津市优邦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